本文为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二所同仁分享的成都龙泉驿汽车城转型升级的探索历程,感谢作者提供资源支持!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专栏 Ⅸ:产城融合视角下的汽车城转型升级探索 ——以成都龙泉驿汽车城为例
作者丨李胜全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二所 规划师
引言
自19世纪末汽车发明后,沃尔夫斯堡、底特律、长春等城市围绕各自汽车品牌建起了一系列汽车城。百年来,世界各地的汽车城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主要汽车城的发展历程,提炼形成三种典型的汽车城发展模式,力图为龙泉驿和国内其他汽车城的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1 龙泉驿汽车城面临的核心问题
龙泉驿汽车短短十几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斐然。但快速集聚的汽车产业带来了规模,却未形成产业能级。在经开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汽车城,同时又面临着国内经开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城不协同问题。
1.1 产业大而不强
外生植入发展导致汽车产业链短。龙泉驿集聚的大众、丰田、吉利、沃尔沃等车企均属于分支企业,本地车企规模小,这形成了独特的外生植入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龙泉驿汽车产业产业链不完整,前端缺总部缺研发,后端缺汽车服务。即使是中端环节,也存在缺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本地采购率低的问题。
汽车产业链示意图(百度图片)
国内部分汽车城汽车整零比
对汽车行业大变革响应不足。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方向演进。目前龙泉驿汽车城只有瑞华特、中植、野马等小型新能源车企,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辆不足2000辆,与上海、北京等城市上万辆的产量相去甚远。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汽车共享方面,还未进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
汽车一业独大,缺乏其他优势产业。龙泉驿区几乎只有汽车产业,2016年规上工业中80%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汽车及配套企业。同为汽车城,上海嘉定2015年的汽车产业产值只占其四大产业集群的21%,早已摆脱了对汽车产业的单一依赖。严重依赖单一产业的城市会面临发展的不稳定性。诚如底特律、沃尔夫斯堡这样历史悠久的汽车城都曾因汽车产业波动而出现衰退。
1.2 产不强城尤弱
服务功能显著滞后于工业。从成都各区县比较来看,龙泉驿工业比重最高,服务业比重最低。服务业规模上在各区县中也处于靠后的位置。服务业内部生活性和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则尤为欠缺,零售、文化、卫生等服务业增速显著低于成都市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导致服务消费大量外流。
成都市部分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分布
城市功能区建设严重滞后于产业区。2012-2016年间,工业空间快速扩张,而生活和服务空间增长缓慢。成都绕城高速以外区域,2016年工业用地已使用3371公顷,超出2020年规划的3124公顷。2016年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02公顷,低于2020年规划的963公顷,2016年商业服务设施用地400公顷,远低于2020年规划的2022公顷。
2012年与2016年工业空间和生活与服务用地空间扩展的对比
2 龙泉驿汽车城的转型升级方向
2.1 汽车城1.0:专注汽车的单一产业发展模式
这类汽车城始终围绕着汽车产业而发展,如日本丰田市、德国沃尔夫斯堡市。日本丰田市是典型的汽车制造主导的工业型城市。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丰田市的农业和服务业比重分别只有1.8%和19.8%。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输送用机械器具(即汽车制造)所占比重高达74.6%。德国沃尔夫斯堡市一直围绕大众汽车公司而建设发展,全市有一半的人口服务于大众汽车公司。
丰田市产业结构和制造业结构(2006年)
2.2 汽车城2.0:汽车与其他产业并行发展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
这类汽车城除汽车产业以外,培育起了相当体量的非车产业,如长春,武汉汉南。长春汽车城早期严重依赖汽车产业,2006年长春市的汽车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9.4%。随着非车产业的扶持,农副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已开始崭露头角。武汉汽车城(汉南区)在汽车产业以外,电子电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根据设想,到2020年电子电器产业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
2.3 汽车城3.0:服务主导产业为基的综合发展模式
这类汽车城既有强力多元的产业支撑,又具有强大的区域服务功能,如德国斯图加特市。作为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斯图加特构建了强大的汽车产业。从百强企业的类型和销售额的分布来看,斯图加特的汽车制造和相关产业在全德一枝独秀。除汽车产业外,斯图加特还有物流、印刷媒体、新能源、机械电子等多元化产业。
斯图加特不仅是全德最为重要的高端制造型地区,更是全德重要的服务型地区。奔驰、保时捷、博世、IBM、HP等全德销售额前1000名的龙头企业总部设于斯图加特,也是高等级生产性服务机构如银行总部的集聚地区。斯图加特还是高等级研究机构所在地,其拥有6所佛劳恩霍夫研究所、2所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两所综合性大学和多所应用技术大学。此外斯图加特市拥有能够举办全德夏季奥运会的高等级体育场馆、全德排名第一的国立歌剧院、欧洲顶级的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
百强企业的类型和销售额分布
斯图加特就业及其结构分布
斯图加特的汽车产业集群
斯图加特的产业分布
2.4 龙泉驿汽车城的转型升级方向-汽车城3.0模式
目前龙泉驿汽车城处于汽车城1.0发展模式。纵观国内上海嘉定、重庆两江等知名汽车城都正在或已经进入汽车城3.0发展模式。不管是跟随发展潮流,还是摆脱单一产业依赖、立足区域发挥服务功能,龙泉驿汽车城都亟需向汽车城3.0模式转型。
汽车城转型升级路径
三、向汽车城3.0转型升级的功能优化
3.1 培育特色服务功能,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结合龙泉驿的区位特征、自然底蕴、文化特质、产业特点,重点培育科研创新、城市综合服务、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四大服务功能。科研创新方面,在机械领域创新优势基础上,提质扩面加快产业创新升级,构筑面向成渝区域的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服务方面,加快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在皇冠湖主中心培育商务、金融、大型公共服务等功能,弥补与中心城区的服务落差。
3.2 进入汽车前沿领域,培育汽车全产业链,做强汽车产业
响应行业变革,围绕“两车、三电、三器”,培育新兴汽车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前沿领域的两大发力方向。新能源汽车聚集“三电”(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核心环节。近期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发展方向,着力推动既有车企加快导入插电式新能源车型,同步跟踪引进宝能、长安、特斯拉等新能源整车项目。远期兼顾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聚集“三器”(即智能网联汽车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核心环节。推动中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申请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试点城市。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部件示意(百度图片)
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培育汽车全产业链。瞄准“前端”补链条,培育总部和研发功能。借行业变革的机遇重点引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总部和汽车研发功能。瞄准“中端”强支撑,大力引进“两车、三电、三器”重点企业,提升新兴汽车制造比重。延伸“后端”提效益。瞄准国际国内汽车后端市场行业服务巨头,吸引汽车赛事、测试场、职业学校等汽车后端新业态。
3.3 培育智能装备产业,摆脱单一汽车产业依赖
汽车城阶段前,航天602基地迁入,现代重工、成都神钢等重大企业的引进,为龙泉驿奠定了装备制造的发展基础。《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出将高端装备作为龙泉驿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白皮书要求,未来龙泉驿培育与汽车、工程、航天相关的智能装备产业,充实龙泉驿的产业体系。
四、向汽车城3.0转型升级的空间优化
4.1 构建产业生态圈促进产城融合
产业生态圈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将产业的上下游环节集中布局构建产业集群,其二是围绕产业集群就近布局配套生活和服务空间。通过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形成生产生活服务的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在新开发区域围绕汽车和智能制造,建设一汽小镇、神龙小镇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南区和北区智能制造生态圈。
汽车和智能装备产业生态圈
4.2 优化既有产业空间的服务配套
在已经大面积开发的产业区,选择尚未建设的区域,将产业用地调整为服务配套用地,建设工业邻里。工业邻里按照服务半径1公里,服务就业人口2-5万人进行布置,工业邻里内配套超市、药店、银行、餐饮、美容美发、小型休闲运动场等服务功能。
成片产业区的工业邻里
4.3 预留前沿产业空间,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预留1.2平方公里的智能汽车场景封闭测试区,预留5平方公里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转化区,预留汽车主题公园、汽车赛事、汽车博览中心、智能汽车展示区等汽车后服空间,预留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技术创新空间,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空间。
智能汽车测试空间预留
(感谢中规院副总规划师尹强,龙泉驿区规划管理局局长程新良,以及项目组王新峰、王宁、路思远在技术创新思路形成过程中给予的帮助!)